2010年5月20日晚上7点,由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分团委主办、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学生会承办的“追寻生命中的光——奔走在惠普质量门背后的公益律师”讲座在阶一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吴革和全国企业法律顾问资格、参与惠普集体维权事件的刘永斌,主持人是我校民商经济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副教授杜闻。
三位嘉宾首先就公益诉讼的起源和定义谈了自己的看法。吴革从自身经历出发,认为广义的公益诉讼是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为缺乏资金支持但需要维权的个体进行诉讼。而刘永斌则从狭义的角度阐述自己对公益诉讼的定义。他认为从更具体的层面讲,集体维权才是公益诉讼的对象。杜闻也针对我国情况,说明了对公益的理解。杜闻谈到,现今我国涉及公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有非诉案件的选民案件、非诉案件中无主财产的认定、共同诉讼制度和代表人诉讼制度,同时还有一系列无明确法律依据的公益问题。
紧接着,刘永斌针对惠普集体维权案件为现场观众生动地讲述了事件的发展。三位嘉宾的讨论焦点也落在了公益诉讼在中国的现状。吴革认为尽管在院校中存在很多公益诉讼,但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公益诉讼在中国仍面临巨大的压力。他赞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因为我国缺乏民间组织的资源利用,所以作为一名律师,即使只为公益诉讼付出一点力量也是有意义的。杜闻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由于长期缺乏公共生活,关于公共生活的组织难以管理。而中国人情绪化的传统使得团体行动出于情感成为冲动,欠缺统一方向。因而中间层的加强和长久的团体保护尤为重要。刘永斌则强调利益要靠小部分人不断争取得来。
谈及公益诉讼的发展前景和思考,刘永斌、吴革和杜闻分别从实践、宏观和微观角度具体说明。他们一致认为公益诉讼的前途光明,但道路相当曲折。刘永斌从自身实践的角度表达对未来法律人的期望。吴革则提到当代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尽量站在时代之巅,考虑社会的需求。杜闻强调的是适当借鉴国外制度,如团体诉讼、代表人诉讼制度等,建立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三位嘉宾的讨论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在学生提问环节,三位嘉宾就现场同学提出的例如公益诉讼的困难等问题一一做出精彩的回答。他们还对同学们寄语深长,因为公益诉讼未来的希望在“90后”的法律人手中,同学们要勇于肩负起这份责任。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深入体会到惠普门案件背后的法律之思,进一步了解公益诉讼律师的生存状况,更从几位嘉宾的期许中体会到法律人的责任,受益匪浅。
通讯员:梁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