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研通讯社 费紫燕)4月2日晚上7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先生做客燕山大讲堂,带来了题为“天上人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现实意义”的主题讲座,讲座在学院路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首先,冯时先生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内容以及特点,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大概在距今一万年以前,起源直接服务的目的就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要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接着,从天文学的导源中发展出了政治观、时空观和哲学观、宗教观很多的基本观念:观象授时的天文活动形成了中国古代王权基础和天命思想;先辨方位后定时间又发展出古人居中而治的思想;发展出儒家的中庸之道的思想、道家的宇宙观和天文数术思想、传统的“和”与“阴阳”的思想;天文学的官营性质和王权特点形成了对“帝”崇拜的宗教观以及以祖配天的观念。
接下来,冯时先生以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个距今6500年前的祭祀遗址为例,表明当时的人已经学会了测定方位,夜看北斗,日观表影。整个完整的遗迹还反应了墓主人由北到南从死亡到升天的过程。当时的人把星区分成北斗所在的中区和二十八宿所在的四公区,建立起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和精确的时间体系,甚至有了原始的立法。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了对天的一种想象,对于宇宙世界的一种想象,有了原始宗教观的雏形和王权的基础。
最后,在回顾古代社会的文明的背景下,冯时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宇宙观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第一,文化都是传承的,不可能割裂历史还看今天的东西,在西学东渐的当今,如何把我天文学这个传统文化的源更为重要;第二,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对我们有非常的借鉴意义,海纳百川,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自然的规律,和天地和谐共处;第三,直接受中国传统宇宙观所影响的道家哲学所主张的“无为而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宇宙观,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
在互动阶段,冯时先生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由我校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主办,腾讯网承办,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研究生团总支协办。
相关介绍:
冯时:1958年10月生于北京。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发表论著、论文70余种。
冯时在天文考古方面将中国天文考古学有确证可考的历史自过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前至公元前4500年。所撰《中国天文考古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代表作:《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星汉流年•中国天文考古录》。主编有《金文文献集成》等。